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张艳霞 发布时间:2025-07-04 字号:

红色文化是中国乡村的独特优势资源,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深入挖掘与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对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思想共识,激发行动自觉,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一方面,深入挖掘和弘扬当地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将其融入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同时,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对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持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另一方面,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引导党员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奋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要立足当地红色文化特色,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的产业模式。一方面,注重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的挖掘和弘扬,结合市场需求和游客偏好,加强红色旅游工艺品、红色旅游纪念品、红色旅游用品、红色旅游食品等的创意研发。打造集红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学习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增强当地红色文化的吸引力。要发挥地方党史研究机构、党校等部门优势,将红色革命故事进行规整编排,灵活运用图像、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同时,利用现代化科技方式,如投影、VR、AR等可视化手段提升互动性和体验感。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打造集研究、宣传、讲解于一体的本土化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定期面向农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增强其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联合学校、企业开展生态养殖、文化传承、农村电商等技能培训,激发农民宣传红色文化、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赋能乡村发展。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返乡创业;完善薪资、住房补贴、福利等保障制度,吸引青年人才扎根基层。此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吸引离退休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等返乡,凭借其理念、技能和资源,盘活红色文化与乡村资源。

厚植乡风文明根脉。红色文化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其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文精神和优良传统等,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深化红色文化精神挖掘与宣传,培育坚韧不屈、邻里互助、质朴善良的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强化乡村治理集体意识,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氛围。以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事迹涵养孝老爱亲风尚,推动形成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共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引发群众思想共鸣,同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与“文明指数”。

建设红色美丽村庄。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家园,不仅需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还需挖掘、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一批特色红色文化村庄。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原则,加强村庄红色资源的保护修缮。把改善人居环境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对具有红色文化遗址的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推动红色村庄“颜值”与“内涵”双提升。一方面,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科学编制县域农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同时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的精细化管理,打造干净宜居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根据红色遗址遗迹合理建设公共设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旅游专线,保障乡村地区通行便利,打通红色景区“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