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张富贵 金鑫 发布时间:2023-03-13 字号: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灿烂的土地上有着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16895处文物遗址熠熠生辉,7处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塑造了甘肃古老、厚重、多元的文化特质。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直抵人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连日来,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更好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等话题,谋实干、谈履职、共建言。

回首过去,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迈出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

展望未来,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凸显文化优势,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发展,深入提炼富有甘肃特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努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彩塑和壁画闻名于世,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是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和文明互鉴的结晶。

文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石窟的保护是关键。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聚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建设,强化文物保护科技支撑,不断完善新时代文化遗产立体保护体系;聚焦‘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全方位、多维度挖掘和阐释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取得累累硕果。”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说。

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汪万福表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全面拓展人文社科研究广度深度,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继续努力奋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冯文戈说,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被誉为“羲皇故里”。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弘扬伏羲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意义重大。

冯文戈说,天水将借助公祭伏羲大典和海峡两岸共祭,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进一步弘扬伏羲文化,讲好伏羲画卦故事,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结。

甘肃,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甘肃历史悠久的文化长廊中,红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庆阳市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02处,全国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283件(套)。这些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静静地讲述着发生在庆阳大地上的革命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庆阳将大力弘扬南梁精神,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用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为推动庆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创刊40多年来,《读者》已经成为无数读者心中“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近年来,读者出版集团发挥“读者”品牌优势,创新提出并大力实施“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健全服务网络,倡导全民阅读,助力书香陇原、书香社会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优质内容始终是书香社会建设的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表示,“读者人”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深入实施《读者》系列杂志品质、影响力、传播力提升工程,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要求,继续以鲜活的形式、多样的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出版力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

在全国人大代表、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光霞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有着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李光霞说,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代表们表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自信所蕴含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原标题:凝心聚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甘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