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水表”入手解决民生大难题——定西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案促改见实效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杨唯伟 乔天倩 发布时间:2025-07-24 字号:

一块水表,几个月内引发群众投诉近百件。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定西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拉开了一场以监督执纪推动系统治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攻坚行动。

精准监督 个案查处直击病灶

去年10月,定西市纪委监委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全面梳理半年以来“12345”政务民生平台和定西智慧监督平台接到的群众投诉,从中发现涉及定西市安定区农村水表更换乱收费问题的投诉达78件。

一条条投诉的背后,是被违规收费刺痛的民心。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定西市纪委监委决定对该问题线索提级直查直办。

经核查组深入核查,发现安定区水务局下属部分水利工作站在负责农户水表更换安装工作中,存在收费标准不一致、向群众自行加码收费等问题。安定区水务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工作领导指导不力。

去年12月,依干部管理权限,市纪委监委责成安定区纪委监委对区水务局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1人被给予党内警告,3人受到组织处理。这记“重拳”,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的鲜明态度,也打开了后续开展系统治理的突破口。

以案促改 深挖根源建机制

“案件不能一办了之,必须深挖根源、堵塞漏洞,下大气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定西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查办案件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动解决问题、实现长治长效。

市纪委监委向市水务主管部门下发工作提示,督促其扛起行业监管责任,加强对下级水利工作站的领导和业务指导。同时,向发案单位安定区水务局制发监察建议书,责令其全面排查辖区内农村自来水用户水表更换方式及收费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纠治收费不公乱象。

在市纪委监委的持续跟踪监督下,市水务局牵头,以安定区暴露的问题为镜鉴,迅速在全市层面建章立制。市级层面及时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供水户内设施维修收费工作的通知》,为全市农村供水收费行为划出清晰“红线”。安定区水务部门深刻反思,在深入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农村饮用水供水入户服务指南(试行本),明确了水表更换方式、服务流程和相关收费标准,并广泛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今年以来,安定区农村水表安装综合费用从整改前最高收费110元,统一降到了66元,累计为群众减轻负担25万余元。

系统施治 举一反三促提升

如何举一反三,实现全域治理效能提升?

定西市纪委监委坚持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与深化“三抓三促”行动一体推进,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农村供水保障问题确定为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实现项目化系统治理。

水务部门聚焦农村饮水项目建设、水质保障、民生诉求受理处置、收费监管等领域,全面分析研究,建立“查改治”台账,清单化管理,逐条细化落实办理措施。

经市纪委监委强力监督推动,全市水务系统工程短板加速补齐,已建成并投运5座现代化水厂,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87%提高到91%,惠及121.89万名农村群众。建立“源头到龙头”常态化排查机制,供水安全更有保障。面对极端天气,市县联动高效排查隐患,迅速处置突发情况,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深入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净化消毒设施有效运行,构建起严密的水质监测体系,牢牢守住饮水安全底线。

如今,再次打开智慧监督平台,工作人员发现农村供水领域的投诉曲线趋于平缓,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攀升的群众满意度。

从发现一条问题线索,到查处一起违规收费案件;从发出一份监察建议,到推动一个领域建章立制;从督促一个区域抓实整改,到全市供水保障能力整体跃升……定西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以水表收费这一“小切口”精准破题,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实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群众的获得感可感可及,满意度显著提升。

(原标题:从“小水表”入手解决民生大难题——定西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案促改见实效)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