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证书托起大民生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田丽媛 发布时间:2025-10-09 字号:

“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近日,静宁县雷大镇麻硖村村民张志良手捧崭新的不动产权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搬迁群众共同的心声。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居环境改善,是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静宁县累计实施搬迁455户1676人,建成27处集中安置点,落实各类资金超亿元……数字背后,是党和政府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

然而,实现“住有所居”只是第一步,能否真正“居有其证”,关系到群众能否安心、踏实生活,关系到搬迁成果能否稳得住、长效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静宁县已为2023年以来455户27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办理不动产权证书407本。

一本本证书,见证了静宁县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让群众“住有宜居、居有其证”的双重目标。

不动产权证虽薄,承载的却是群众对家的期盼、对未来的信心。静宁县将办证工作列为民生服务重点,打出“高效办、精准办、暖心办”组合拳。

静宁县自然资源局针对搬迁安置点不动产登记的政策咨询、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工作人员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摸清群众办证需求底数,将不动产测量、权属调查等工作前置,从根源上避免群众“多头跑、重复跑”。针对部分搬迁群众年龄大、不熟悉办证流程的情况,工作人员主动“送服务到家”,现场指导填写表格、收集材料。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静宁县还简化审批流程,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户籍、规划、建设等信息共享,压缩不动产首次登记办理时限,让群众能尽快拿到不动产权证。

从“一站式”服务机制到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从简化审批流程到打通数据壁垒,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行政效率,更体现了服务群众的温度。这种将便民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的做法,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实践。

小小产权证,承载大民生。静宁县的实践表明,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标题:小证书托起大民生)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