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市 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向善和谐良好氛围

来源:甘肃省财政厅网站 作者:王 虎 马芬莲 发布时间:2025-09-29 字号:

葫芦雕刻艺人现场展示精巧技艺,掐丝珐琅传承人手把手教村民绣制临夏紫斑牡丹纹样,书法家挥毫书写家训赠予群众……在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的文明实践广场上,一场“非遗传承・文化瑰宝”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这是临夏市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当地以文化浸润推动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临夏市锚定“魅力花都・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构建“理论宣讲+文化浸润+志愿服务”联动模式,让文明实践从“阶段性活动”变为“常态化滋养”。

临夏市举办“雷锋精神传承月”活动,1.5万名志愿者组建“助老、护苗、环保”等专项服务队,为孤寡老人上门理发、体检;全市联动开展“书香临夏・阅读悦享”系列活动,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城市书屋邀请作家、朗诵协会会员开展各类读书分享会,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全市书屋捐赠图书10万册;依托临夏州博物馆、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开展“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引导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现在组织活动月月有主题、事事有抓手,我们只要跟着主题走、围着群众转,活动效果就有保障。”临夏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马晶说道。

在临夏市东关街道水泉社区,67岁的马占彪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幸福食堂”就餐。“志愿者教我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现在每天都能跟外地的孙子聊天,还能在线交水电费,太方便了。”

这是临夏市在“健康生活・幸福临夏”主题月推出的特色服务,志愿者在老年人就餐之余,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同时,帮助解决其他生活困难。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临夏市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群众通过“新临夏”APP随时提交家电维修、政策咨询、文体活动等需求,后台根据志愿者特长精准派单。截至目前,平台已接收群众需求1000余条,服务完成率达99.2%。

初秋傍晚,临夏市枹罕镇青寺村的文明实践站灯火通明。村民们有的在道德讲堂听“好婆婆”“好儿媳”分享家风故事,有的在“农家书屋”翻阅农业技术书籍,孩子们则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展“垃圾分类小达人”趣味游戏……这样的文明实践场景,如今在临夏市随处可见。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临夏市着力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82个、农家书屋35个、文化广场81个、城市书屋10个,实现阵地资源“一网覆盖”。同时,创新“流动文明实践站”模式,组织文艺轻骑兵、医疗服务队等深入各村,把理论宣讲、文艺演出、义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让临夏市的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在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整治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农村婚嫁彩礼平均金额较去年下降15%;在城区,“志愿花都平安行 文明实践润我心”主题活动开展后,行人闯红灯、车辆不礼让斑马线等行为同比减少80%,街头巷尾的“文明劝导员”成为城市风景线;在校园,“书香临夏・阅读悦享”活动覆盖全市中小学,建成校园读书角55个,学生们逐渐养成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自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以来,临夏市累计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次),惠及群众5万人次。通过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还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原标题:临夏市 文明实践活动营造向善和谐良好氛围)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