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我省持续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成健 发布时间:2025-07-22 字号: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巩固放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着力守护祁连山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助力打造宁静祥和美丽富足的祁连新貌。

规划引领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突出保护优先,推动祁连山地区5市11县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3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42.87%。严格规划执行和用途管制,禁止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项目建设,允许建设的项目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退出,支撑祁连山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日益完善。

综合施策 

科学开展修复治理 

着眼提升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2023年以来,累计安排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1个,资金2.16亿元。大力推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扎实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累计搬迁祁连山地区6类区域群众3.99万户,复垦复绿土地2.1万亩,推动构建和谐人山关系,让祁连山更好地得到休养生息。

强基固本 

抓实基础调查评价 

围绕摸清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完成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基础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评价、林草湿荒普查、祁连山内陆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等调查评价任务,形成翔实调查成果。祁连山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圆满收官。依据查清的资源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编制《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使用规划》和《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技术规程》,打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基础。

科技赋能 

完善共享共治机制 

建成祁连山实景三维场景并预设祁连山国家公园标识系统,持续对已退出矿业权、旅游和水电项目整治修复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直观展示修复治理成果。加快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通过主动“送图上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收集汇总相关行业部门最新数据成果,动态更新“一张图”,形成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平台”,构建多部门共享共用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共同守护美丽祁连的绿水青山。

(原标题: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我省持续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