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成就 标志性成果 突破性变革——“十四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曹立萍 发布时间:2025-10-11 字号:

“十四五”规划临近收官。这五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哪些亮点?

“经过‘十四五’的这五年,全省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更加有利,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在10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丁巨胜介绍。

回顾“十四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四强”行动,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扎实做好“五量”文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标志性的成果、突破性的变革。

2021年,甘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历史性突破、跨上万亿元台阶,2024年总量达到1.3万亿元,四年连跨4个千亿台阶。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6.0%,高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

发展的基础更加夯实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实体、在产业。要把实体经济抓上去,就必须让产业基础强起来,这牵动着全局、关乎着长远。

“十四五”的这五年,甘肃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看一产,甘肃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2024年我省“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效益显著增加,总产值达近5000亿元。

如今,甘谷辣椒、静宁苹果、武都花椒等一大批“甘味”品牌脱颖而出,“甘味”连续4年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我省玉米产种量、马铃薯生产原原种、中药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更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

看二产,甘肃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着力推进产业兴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比翼齐飞。全省工业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24.2%提高到2024年的26.9%。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8%,超全国五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

现在的甘肃,传统产业、老工业基地生机焕发。“十四五”时期,甘肃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实施14条重点产业链项目1835个、“三化”改造项目1424个,工业投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现在的甘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十四五”时期,甘肃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较“十三五”末增长216.9%,新能源装机新增5108万千瓦、达到7463万千瓦,是2020年的3倍多。2024年,规上工业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较2020年增长154.5%、74.0%、72.4%。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目前,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有力推进,庆阳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6.6万P。金白兰武有色金属集群、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看三产,“十四五”时期,甘肃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2024年限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264家,较2020年增加了282家。全省网络零售额由2020年的41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03.5亿元,年均增长10.1%。

在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甘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整体保护,大美陇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截至2024年,祁连山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区域占比增加37.5%,黄河甘肃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20年的11.3%提高到2024年的12.2%。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7%,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8.6%。

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四五”时期,甘肃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带动各领域改革协同深化,助推全省经济发展逆势而进、向上向好、量质齐升。

这五年间,甘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2024年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793.06亿元、利润总额194.02亿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28.18%、130.37%。

这五年间,甘肃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增效,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以上,“甘快办”线上办件量由2021年的115.1万件提升到2024年的692.3万件。

这五年间,甘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营商环境评价14项一级指标中11项全国靠前、西部领先,57项二级指标中44项全国靠前、50项西部领先。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带动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33.33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4%。

改革更加深入,开放的脚步也更加坚定。

“十四五”以来,甘肃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如今,我省开通运营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货运班列,首发中欧中亚图定班列、国际卡车班列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国际班列。空港陆港和铁路口岸建设扎实推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国(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平台功能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值连续突破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24年全省外贸进出口额达615.4亿元,增速居全国第一,较2020年的380.3亿元提高了61.8%。

改革开放,也为我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十四五”以来,甘肃着力推进强科技行动,创新型甘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科技成果相继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武威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达到满功率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打破国际垄断,“甘肃造”肿瘤治疗“重器”走向全国;我国首台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研制成功,“高效紧密数控径向锻压机”卡脖子技术成功攻克……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12%,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1.7%。2024年全省研发人员6.63万人,较2020年增加了2.32万人。

发展的成果更可感可及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十四五”以来,甘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五年,甘肃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岗位、促输转、保就业。城镇年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年均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这五年,甘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95%以上。

这五年,我省持续加强教育、卫生、文旅、社服、全民健身、“一老一小”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下达中央投资和省预算内投资236亿元,努力补齐社会领域短板弱项,有力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我省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布局建设,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65人增长到3.67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13年。“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护理型养老床位的占比超过6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29个、较2020年增加了3.99个。

这五年,甘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6.72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50个,更新改造燃气等四类地下管网6179公里,改造污水管网2525.51公里。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12.39万户、43.77万人,成效显著。

这五年,我省推动支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简牍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成,嘉峪关关城、和政古动物化石、张掖平山湖大峡谷等一批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以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麦积山石窟、南佐遗址保护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经过‘十四五’这五年,甘肃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重大政策加力的机遇期,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期,厚积薄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丁巨胜说。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站在新的起点上,甘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原标题:历史性成就 标志性成果 突破性变革——“十四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