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文旅】方寸洮砚有洞天 秘境卓尼绿如蓝——走进藏王故里·秘境卓尼
卓尼藏语名为“觉乃”,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过渡带,境内海拔在2000-4920米之间,总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余人,有藏、汉、回、土、满等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3%。异彩纷呈的人文底蕴、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色彩缤纷的民族风情、光辉灿烂的红色传承如诗如歌,轻轻吟唱着“天人合一”的生命真谛,默默镌刻着这片神奇土地的风雨沧桑和历史足迹。
卓尼,是532年土司历史文化的传承地,是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卓尼土司制度曾历经明、清两朝和中华民国,共世袭统治20代,历时532年,在甘肃几位藏族土司中沿袭时间最长,管辖地域最广、人口最多、影响最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卓尼杨土司辖区时,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抢修栈道、开仓放粮,使红军顺利通过天险腊子口,为红军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到1949年第二十代土司杨复兴率部和平起义,结束了沿袭500多年的土司制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造就了卓尼人民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家国情怀。
卓尼,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卓尼16座藏传佛教寺院中,以禅定寺最为著名,它的建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卓尼“兄为土司,弟为僧纲”的土司制度,使禅定寺成为了当时卓尼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第十一代土司杨汝松在禅定寺创办了藏经刻印院,所刊印的卓尼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品位之高,更是将卓尼推向了当时的日本、美利坚、英吉利等国外东方学和藏学的学术论坛,从此,禅定寺名扬天下,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和向往。2012年禅定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尼是原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洮砚之乡”,洮砚石料的开采与制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耗损、贮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称赞洮砚:“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1997年,《九九归一》巨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被赠予香港特区政府,更使洮砚名声远扬。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有宋代的“蓬莱山砚”,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明代的“十八罗汉洮河石砚”。2008年,洮砚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格毛儿”服饰,是全藏区保留最完整的藏族古代宫廷服饰礼仪的“活化石”,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2010年,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穿这个服饰的女子通常都会把头发梳成三根粗粗的大辫子,所以又被俗称为“三格毛儿”。服饰由长袍、马夹、头饰等组成,在颜色的选择上多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这是因为在觉乃藏族人的眼里,蓝色和绿色分别代表头顶的天空和自然生息的大地。这也从另一面显示出这一古朴民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情怀。除此之外,觉乃藏族对头饰也是非常讲究的。在辫子的最中间部则会缀上一块直径约8到10厘米嵌有珊瑚珠玑的阿珑银钱,银钱印有十二生肖或者藏八宝的图案,意为佛祖保佑十二个月平平安安。银钱从发根到发梢依次串联,一般有20多块,这些珊瑚珠玑和银钱都是财富的象征,因此也往往成为藏族妇女攀比的焦点。
卓尼县境内的藏式建筑(碉房)主要分布在半农半牧区及洮河沿岸地区,其最明显特征是“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窗多不亮,房多没炕”的碉楼小天井式建筑,暖和、牢固、防火、光线不足是固有的优缺点。2017年10月,被批准列入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藏式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墙体收分、布局、柱承重、墙柱承重、墙承重、平顶几个方面。在布局上,民宅和寺庙,各有不同,但活泼而不呆滞,富于跳跃的动感随处可见。藏式建筑的装饰在外饰部分主要体现在门、窗、檐和顶部;在内饰部分主要体现在柱、梁、壁、天棚等部位。尽显藏式木工延续千百年来的固有思路和明显独到的色彩追求和构造意图。藏式建筑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是脑力和体力相互交融的复杂工艺、是集民族性、传统性、多样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技艺。
阿迦(藏语义为古老的歌)、善巴(藏语义为歌唱宇宙的形成和物种的起源)是卓尼藏族在举行婚礼、祭祀、庆典活动时举行的一种演唱活动,是独具特色的卓尼藏族民间歌舞。2008年被列入甘南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迦”类似于歌舞演唱,在演唱的同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善巴”的表现形式是演唱。演唱的主要内容有祝福词、神话传说、历史叙事诗,也有富具哲理的藏族格言,以及即兴而作的藏族民歌等。这两种表演形式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主体共同而形式不同,尤其在举行婚礼的表演过程中,由于二者有着共同的主题而构成了词、曲完整而配套的婚礼组歌,其曲目与具体场合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定规,固而在演唱时不能随意改动,为贯穿于整个婚礼仪式的始终,使得所有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按固有习俗依次出现,有序进行。卓尼“阿迦”和“善巴”的演唱形式丰富多彩,或独唱独舞、或领唱众合、或说唱结合、或双方对答。
巴郎鼓舞,藏语称“莎姆”,是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藏巴哇镇和洮砚镇境内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是苯教文化的历史艺术再现。2008年6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郎鼓舞以巴郎鼓为道具,是一个古老而鲜为人知的舞种,它融说、唱、舞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和娱乐性。
卓尼,是令人向往的香巴拉。旅游资源融山、水、林、草于一体,兼惊、险、奇、秀之特征,以其多样性、原始性、神秘性著称。大峪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雄石奇、水丽林秀,车巴沟风光旖旎、风情浓郁,康多峡壁立千仞、飞瀑如练,九甸峡高峡平湖、巨石相叠。
九天石门
三角石
大峪沟卓玛拉措湖
方寸洮砚有洞天,秘境卓尼绿如蓝。卓尼已成为“九色甘南香巴拉”的核心旅游目的地,觉乃民俗风情体验游的目的地,四川大九寨甘南香巴拉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更是甘肃省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卓尼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大家带着亲朋好友来美丽的卓尼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验藏乡风情。
(原标题:【甘南文旅】方寸洮砚有洞天 秘境卓尼绿如蓝——走进藏王故里·秘境卓尼)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