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全链条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
时下,榆中县甘草店镇果园村,大型机械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株株经过1年生长的甘草种苗,从土壤里被挖掘出来,务工人员忙着拣拾、分级、装袋,这些种苗早已被预订,即将运往内蒙古等地。
眼前繁忙场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榆中县中药材产业的十足活力。榆中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历史,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品质优良,品种主要包含甘草、当归、黄芪、黄芩等,重点分布在贡井、中连川、上花岔、哈岘、甘草店、马坡等乡镇。
在榆中县马坡乡河湾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当归工厂化育苗基地,整齐排列的育苗盘里,一株株当归苗破土而出,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这一茬可以育苗30万株,一年至少可育苗2茬。技术成熟后将推广给当地群众用拱棚育苗。”马坡乡副乡长、河湾村党支部书记潘晓峰说,这一茬当归苗4月育苗、5月出苗,预计7月成苗,成苗后将恒温存放在冷库内让种苗进入“休眠期”,明年开春“唤醒”种苗后移栽到大田。
在探索当归工厂化育苗之前,河湾村所种植的当归种苗都需到外地采购,成本高、不适应本地气候,栽入大田后,出现起薹率高、产量低等情况。
随着100亩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建成,河湾村从优良品种筛选引进、种子种苗繁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绿色标准化栽培、全程机械化作业等关键环节开展综合性试验和联合型攻关。同时,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解决药农急难愁盼等技术难题,确保每一株药苗都经过精心选育、科学管理、品种纯正。
不仅是当归,甘草也实现了工厂化育苗。走进位于夏官营镇的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百合甘草育苗中心,一排排高标准的育苗基质袋整齐排列,40余万株甘草种苗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
与传统育苗形式相比,工厂化育苗产量提高约8至10倍,且根系完整、大小均一、无农药残留,降低了种植成本和药材种苗病虫害传播风险。目前,全县已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
位于榆中县上花岔乡上花岔村的中药材加工厂里,北山中药材仿野生种植片区大部分新收获的甘草、黄芪、大黄等中药材,在这里经过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
上花岔乡具有土地广袤、日照充足、土层深厚、结构疏松等特点,适宜甘草、黄芪、大黄等根茎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榆中县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积极参与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分区域分品种集中连片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由分散种植转为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专业大户生产的发展新形态。目前,培育了中药材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30个、种植大户62户。
汇源瑞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是其中之一,主要从事中草药、农副产品的种植、储存、加工及销售。“中药材经济收益高,还带动了附近农户就近务工200余人,人均年增收1.5万元。”汇源瑞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周文虎说。
榆中县把中药材加工作为提升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实施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引进和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产地初加工,打造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颗粒等中药材加工产业集群。优良的品质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客商前来考察订货,产品出口日本,畅销香港、台湾及安徽、江苏、广州、上海、青海等地。
截至目前,榆中县有药业精深加工企业3家,支持药材龙头企业建成中药材产地鲜切加工基地3个,年产饮片1000余吨,中药材加工转换率达到82%。今年,榆中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3.5万亩,预计产量2.9万吨。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榆中县壮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重要乡村特色产业。
(原标题:榆中:全链条培育壮大中药材产业)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