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焕新 产业升级——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于晓明 李淑芳 发布时间:2025-09-08 字号:

日前,在酒钢集团炼轧厂内,4200毫米宽厚板产线旁,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第一块钢板缓缓下线。这标志着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投产。自此,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开启了酒钢在钢铁生产领域的全新征程。

一键炼钢、全自动轧钢系统搭配万吨轧机,产出西北最厚、最强钢板,宽度达到3800毫米、最大单重32吨;智慧炼钢系统可自动调整187项参数,配合结晶器专家系统使铸坯合格率达99.8%;铁水一罐制运输技术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干法除尘系统更将粉尘排放量控制在每立方米8毫克以下,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走进项目现场,处处可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

作为甘肃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是酒钢集团破解发展瓶颈、推动钢铁产业向高端化转型的关键之举。依托该项目,酒钢集团传统钢厂迭代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基地,推动产品实现“从普钢到特钢”的核心跨越,为酒钢抢占国内高端材料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破局:从零开始闯新路

“前年冬天,眼瞅着2800毫米中厚板产线再次因设备故障停机,我心里像压了块冰疙瘩。”项目机械组组长、炼轧厂老职工屠海道出了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启动前的困境。

过去,1985年投产的炼轧厂,曾是酒钢钢铁产业的“顶梁柱”。1998年建成的2800毫米中厚板产线,更是酒钢的“功勋产线”。

如今,这条设计年产50万吨的产线已跟不上时代步伐。设备老化拉低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双双落后于行业水平,生产的产品性能、单重、宽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订单量逐年萎缩。

“客户要3米宽的风电用钢,咱最多轧到2.65米,只能把机会让给别人。”炼轧厂销售管理室市场信息主管申富祖的无奈,道破了结构性矛盾的尖锐。

西北地区超550万吨的市场空间里,酒钢集团却常因产品规格受限“望单兴叹”。

产品单一、规格受限,让“酒钢造”产品在市场争夺中落于下风,无法充分释放其区域优势与品牌影响力。

“实施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新建42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领导班子在项目论证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2021年4月,酒钢拉满弓,与中冶赛迪、中冶南方分别签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双方团队绑在一起干,论证、考察、争论,只为打磨出最好的方案。

“论证时,我们跑遍了国内所有大型宽厚板生产线,技术方案改了17稿,笔记记了23本。”项目工程组组长常杰伟回忆道。

去年2月28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自此,酒钢集团走上了破冰焕新的产业升级道路。

实干:不畏艰难拼出奋进路

河西走廊的冬天,戈壁滩上零下22摄氏度,风吹起来跟刀片似的,焊接工人戴三层手套却依旧握不住焊枪。

这样的环境下,混凝土养护是大难题。技术人员想了个招:采用“电伴热+棉被盖”的方式施工,每小时测一次温度,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工人们轮流干,干满15分钟就冲进彩板房暖和一下身体。

“项目进度不是追出来的,是规划出来的,更是拼出来的!”项目团队心里门儿清。面对工期紧、任务重,酒钢集团项目团队统筹协调、科学管理,参建单位坚守“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结合西北天气特点,精准规划各阶段目标。

开工期间,炼钢连铸、宽厚板生产线等多区域施工同步推进,高峰期3000名建设者同时作业。为破解这种多线并行、规模会战的复杂局面,项目团队紧盯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把质量、安全、进度三道关。

施工现场,工程车辆往来如梭、引擎轰鸣,建筑工人或绑扎钢筋,或浇筑混凝土,身影不停穿梭。天寒地冻时,工人们顶风冒雪;酷暑难耐时,工人们即便汗流浃背,也没有片刻的停歇。

去年9月起,宽厚板厂房钢结构封顶、1号及2号转炉推炉等关键节点顺利推进;

今年1月18日,轧机牌坊吊装,宽厚板的“心脏”主轧机进入安装阶段;

4月29日,炼钢连铸单项工程热试投产;

8月28日,4200毫米宽厚板单项工程建成投产,项目团队创造了547天建成投产的行业纪录,68项重点设备全部选用行业明星品牌,41项重点分项工程实现100%举牌验收,质量事故为零。

“从项目破土时的戈壁荒滩,到一座现代化新厂零事故、零尾项提前建成交工,每一步都浸透着团队的汗水与坚持。”中冶赛迪项目经理李方奇感慨地说。

焕新:数智赋能蹚出升级路

转炉煤气回收量33kgce/t、蒸汽回收13kgce/t……项目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屏上,监测数据实时跳动。数字背后,是项目智能制造展现出的硬实力。

在这座新厂房里,数字孪生技术像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流程的各环节都改了样——

“当年建老厂,我们憋着一股劲要炼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好钢。老厂靠力气,新厂靠智慧,这真是差着代呢!”炼轧厂设备能源室工程师马广群的赞叹,道出了新老产线的本质不同。

智能炼钢系统与板坯结晶器专家系统精准协同,让连铸坯生产效率提升20%,废品率压减至0.2%,跻身国内一流;

弯辊及CVC窜辊板形控制技术破壁而出,实现酒钢板材在区域市场的全规格、全品种覆盖;

AI智慧炼钢、工业机器人与结晶器专家系统深度融合,并集成天车定位、激光测距等技术,构建起炼钢全流程智能管控网,推动关键岗位迈入无人化智控时代,人工成本直降30%;

…………

宽厚板生产实现了全自动、高精度、高品质、低成本目标。

不仅如此,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发展底色愈发鲜明。与老产线相比,新产线吨粗钢碳排放量从351.51千克降至267.94千克,降幅达23.77%。

“项目融合了十余项前沿技术,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每个环节都经过上千次模拟优化,既守住了产品高质量,又跑出了生产高效率。”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部工艺组轧区工艺责任工程师张国元说。

项目投产后,炼轧厂将释放强劲产能:年产合格连铸坯230万吨、宽厚板120万吨。其中,核心装备42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一举填补甘肃无大宽幅轧机的空白。生产的产品厚度从6至40毫米拓展到6至100毫米、宽度从2800毫米拓宽至3800毫米。新生产线将与现有2800毫米产线形成高效互补,推动酒钢中厚板在西北区域的市场份额提升至35%,成为西北区域内装备最先进、品种最齐全、规格覆盖最广的中厚板产线。

(原标题:破冰焕新 产业升级——酒钢集团炼轧厂工艺装备提升及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纪实)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