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来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4-29 字号: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带着将熟未熟的青涩,有着盈又未盈的婉约。枇杷黄了,槐花落了,清晨行走在渐黄的麦田里,微风徐来吹走这夏天的暑气。

AD8E 

图片自网络 

“满”既是籽粒之熟,也是雨水之盈。 

自古以来,小满都是农事生产至关重要的节气。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南方正值适宜栽插水稻的时节,于是小满又被赋予了雨水之盈的寓意。 

南方有“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的民间谚语,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不难看出,“小满”的雨水正如这两个字,不溢不亏刚刚好。 

 

 

广行雨师之祭 

古时,大概出于对小满前降雨量的重视,有了在立夏之后、小满前后行雨师之祭的传统。雨师的祭祀,在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隋书》记载,每年于立夏后的申日,在长安城金光门外设坛祭祀雨师。 

1F320 

敦煌文献S.1725V《祭雨师文》 

从唐至北宋,敦煌每年立夏后的申日都会行雨师之祭,在敦煌文献S.1725V《祭雨师文》中明确记载: 

敢昭告于雨师之神:惟神德含元气,道运阴阳,百谷仰其膏泽,三农粢(资)以成功,仓(苍)生是依,莫不[咸]赖。谨以制弊(币)礼(醴)荠,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作主侑神。 

敦煌地区气候本就干旱少雨,当地的绿洲农业更是离不开水,因此对雨师的祭祀也就更为虔诚。古代敦煌人不仅每年按例行雨师之祭,还将雨神的形象绘制到了敦煌壁画当中。

 

 

图绘雨神之形 

《山海经》记载,有神名叫计蒙,住在光山上,龙首人身,其出入时必飘风暴雨,据说就是指雨师。莫高窟第285窟西魏壁画中,已有这种人兽合体的雨师形象,此神龙头人身、兽爪双翅,挥臂张口,在空中边飞行、边在口内吐出长练,正向人间降雨。 

3F2EA 

莫高窟第285窟  雨师  西魏

另一类能够兴云布雨之神是龙王。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的龙就有降雨的能力。随着佛教的传入,将中国龙与印度蛇相融合,才在魏晋时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龙王”。  

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由此,龙王司雨的职能基本确立,并在民间受到大众信仰。敦煌龙王的形象主要有三种,一种全为龙身,一种人身龙尾,一种全为人身。 

21ACE 

榆林窟第25窟  龙王降雨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弥勒经变》中,弥勒三会说法后回翅头末城时,天空中大力龙王多罗尸弃乘红云而起,降下细雨使道路润泽。大力龙王的形象,被描绘成一条昂首挺胸的神龙。  

340AB 

莫高窟第36窟  龙王礼佛  五代

莫高窟第36窟的龙王均是人身龙尾,或捧供盘或执笔,率众眷属在大海中行进。海中涌现珊瑚莲花和摩尼宝珠,世传龙宫大海盛产宝物,龙王赴会时诸宝涌现,于此可见一斑。 

37103 

榆林窟第16窟  龙王  五代 

榆林窟第16窟的龙王,作为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完全被描绘成了人身的武士形象。他身穿铠甲,头顶神龙,怒目圆睁,刚健威武。 

在壁画里的雨师和龙王形象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古人对司雨之神的信仰,也从中可以窥得雨水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直至今日,耕于田间的人们依然怀揣着对自然最虔诚的敬意。 

9708 

 图片自网络 

“多一滴怕涝,少一滴怕旱”,农人们希望有“刚刚好”的雨水在“正需要”的时候落下,所有的作物都能享受恰如其分的滋养,为最终的收获注入能量。 

小满时分的雨,既不像春天星星点点般稀疏,又不如盛夏倾盆如注的凶猛,正所谓不溢不亏刚刚好。 

此时的气象,不仅是农作物的需要,亦是从古至今中国人从劳动中汲取出的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小满”正是人生最好的一种状态。

1504D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小满时节,刚好遇见你,一同赏烟柳画桥、十里荷塘。

不妨煮一壶新茶,读一首旧诗,留一点时间给这片刻的美好。 

(原标题:敦煌岁时节令|小满:南风雨落,乘兴徘徊)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