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魏晓蓉 发布时间:2025-09-02 字号: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甘肃风光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把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点,推动新能源先进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甘肃立足资源禀赋,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政策供给,加强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跃升发展。

新能源产业持续扩张,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加速崛起。甘肃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兰州、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白银、定西等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努力打造。截至2025年5月底,甘肃新能源装机突破7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5.25%,占全省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65%。“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能源累计新增并网装机4693.51万千瓦,是“十三五”期间的9倍。

产业结构立体化、产业链条体系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成效显著。全省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链战略设计规划,全面构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形成风电、光伏、光热、储能、氢能、智慧电网等六大产业链立体化、体系化、集群化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陆上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张掖、武威、金昌等地将资源优势与产业培育相协同,全面谋划建设综合能源、调峰电源、外送通道、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等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统筹推动新能源产业“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运造”一体化发展,着力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上做文章,整个河西走廊已成为全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融合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纵深空间不断拓展。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全省各地积极谋划布局能够充分发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的其他相关产业。酒泉市积极推进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与新能源耦合一体化示范项目,实现酒泉现代化工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协同融合发展。金昌市在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有色金属材料优势,积极构建新能源产业与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池产业互融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目前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已初具规模,电池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甘肃新能源产业整体处于培育壮大阶段,我们要立足丰富的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新能源产业合理布局、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在风光基地建设、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链布局、消纳外送等产业领域各环节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有序稳定高质量发展。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以风光资源富集的河西走廊为重点,构建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张掖、武威、金昌、兰州新区等多地协同驱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各级各类风光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总目标,利用能耗指标、新能源配额等政策工具,在各地招商引资、产业链项目审批落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激励约束政策,积极促进全省新能源产业形成分工合进、各有侧重、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不断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甘肃集风电、光电、光热、氢能、储能、煤电、装备制造等产业于一体新能源产业综合优势,瞄准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三新”示范区目标,加快“风光水火氢、发输储运造”一体的现代化新能源产业体系构建进程,聚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努力将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风光水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发展基地,以及国家落实“双碳”战略的理想试验地。聚焦有色冶金、新能源电池、装备制造、硅基产业、煤化工、电解水制氢等用电量大的产业,通过控煤、降碳、降成本等新技术手段,不断增加新能源消纳利用品类,提升就地就近消纳能力。发挥甘肃内陆开放前沿及用能成本较低等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扩大新投资,开辟新空间,一方面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策划和推动行业头部和链主企业落地甘肃,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走向世界,不断拓展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电价直接关系到甘肃最具成长性的新能源、新材料、算力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园区和重大项目为重点,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电力交易机制及方式,采取绿电直供、增量配电网等多种举措,提升新能源电力利用率,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绿电的就地消纳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继续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设立先导板块,对重点产业、重大招商引资新兴产业项目给予优先交易和电量电价保障政策。积极与国网系统协调,平衡省内新能源与火电上网价格,在不影响企业用电成本的前提下,以适宜的上网价格确保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多管齐下,不断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和对外输送能力。要用好用足省内的新能源,加快不同技术路线的源网荷储项目、新型储能项目及调峰电源项目建设,推进风电、光伏、储能产业有机协同、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新能源的就地消纳领域。做好电力网和算力网“双网”融合的大文章,以国家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为重点,加快庆阳、兰州新区、金昌等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进程,进一步放大新能源、大数据的叠加优势。加快推进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项目实施建设进度,尽早谋划酒泉、嘉峪关的第二条新能源输送线路,积极推动张掖搭乘内蒙古沙漠输送通道解决新能源的外送难题。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协调电力公司加快不同等级公网变电站扩容改造和间隔扩建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保障能力。

(原标题: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