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农”促振兴——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占军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马国顺 发布时间:2024-11-19 字号:

无数的“三农”工作者,以大地为本,以担当为笔,书写着一篇篇守护粮丰民安、推进乡村振兴的文章。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占军正是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在农村的基层公务员,张占军从开垦“一隅”到深耕“一域”,他用滚烫初心诠释着“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情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近日,张占军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甘当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中药材种植是陇西县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赖以增收的支柱性产业。福星镇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形成规模,且推行标准化种植,提升了效益。但前些年,福星镇农民的中药材种植积极性并不高,张占军通过大量走访了解,发现阻碍农民种植中药材的关键问题:种植技术落后、投入产出比低。

他决定从走访农户和拜访专家两个层面入手来破解这一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他对比选优,最终找到了答案: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是唯一的出路。

办法有了,但怎么推行?药农愿不愿意尝试?不增产怎么办?

在药农的土炕头、田地间,张占军苦口婆心地反复和药农交流沟通、算经济账。终于,把“心里话”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把“致富经”送到了群众手里。

他总结运用从专家、种药能手那里学来的“三分田”种植法,推广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融合技术,带动培育出了一大批中药材育苗“三分田”工程示范户,让产业增收有了新途径。

如今,陇西县建成1个1万亩的省级抓点示范基地、1个1.05万亩的市县万亩抓点示范基地,培育中药材规范化绿色生产示范村25个,辐射带动全县17个乡镇168个村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53.38万亩,推广“三分田”工程11355户3406.5亩。中药材主产区户均年增收达到了2.3万元以上。

中药材产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也要齐头并进。张占军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其他农业产业上:“订单辣椒”周期短、见效快、需求大、前景广;“马铃薯良种化”能确保粮食安全又能让土地多产一茬作物;“草牧一体化”是种植、养殖融合发展的好办法;同步发展“菌菜绿色化”“种业科技化”……

一座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一片片药圃药园、一个个智能生产车间,是张占军为陇西农业产业发展交出的答卷。

争当群众粮袋的“守护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要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这是张占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刚一上任,他就走乡串户,足迹遍布陇西县各乡镇。面对撂荒地,他意识到必须走机械化、集约化、合作化的路子,才是解决土地撂荒的有效途径。

为此,他向县里建议加大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通过不懈努力,陇西县建成农机合作社77家,拥有各类机械及配套机具1335台(套)。在今年的夏秋粮收割和中药材采挖中,千余台农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张占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提出整区域、整山系、整乡镇因地制宜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

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张占军常常早出晚归。有一次,他因为连续几天跑施工现场,路途颠簸加上过度劳累,腰椎疼得直不起身。医生反复叮嘱他不要过劳,不要受风寒。谁知病痛稍一缓解,他给腰间系上一块护腰带,又赶赴下一个工地。

目前,陇西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3万亩,奠定了粮食生产质效齐升的坚实基础。

善当和美画卷的“执笔人”

为推进陇西“和美乡村”建设,张占军专门赴临夏、张掖等地考察学习“和美乡村”建设先进做法。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人力资源,陇西县提出了打造“城郊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北川川河现代宜居片区、西北山区魅力药乡片区、南部山区生态文旅片区、东北山区农耕文明片区”的五大示范片区“和美乡村”建设思路,很快打开了全县“和美乡村”建设生动局面。

文峰镇桦林村就是典型的南部山区生态文旅片区示范村,在张占军的精心谋划和指导下,桦林村依托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模式,采取“村集体+承包经营商+农户”的运营模式,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全县“和美乡村”的建设势头强劲,不同片区的乡村各具特色。巩昌镇靛坪村、云田镇安家咀村、文峰镇三台村、首阳镇梁家营村、双泉镇胡家门村……一幅幅“和美画卷”在陇西徐徐展开……

(原标题:深耕“三农”促振兴——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占军)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