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强技能 岗位送上门——积石山县以精准就业服务助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在积石山县,一个个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正成为搬迁群众的幸福“新家”。如何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民生课题。
在集中安置点,从零工驿站精准匹配岗位,到技能培训提质赋能,再到“家门口”就业工厂落地生根……积石山县不断织密就业服务网,以“一揽子”帮扶措施助力安置点群众稳岗就业,打通搬迁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零工驿站送服务 精准对接促就业
走进积石山县朝阳社区,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齐矗立,超市、幼儿园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处处焕发着热闹与生机。
作为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之一,这里居住着来自全县14个乡镇的968户4175名搬迁群众。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零工驿站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登记用工信息、接听咨询电话,不时有居民前来询问近期的招聘岗位……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翻开零工驿站服务台账和就业情况登记表,详细记录着每月的就业情况:
36岁的社区居民唐敏通过零工驿站推荐,于今年3月前往无锡的电子厂工作,目前工作稳定,月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
居民朱永红选择在县城就近务工,每月收入3800元,兼顾了家庭与生计;
…………
朝阳社区的住户马化亭,是社区零工驿站的就业专员。“我们主动对接企业、筛选优质岗位,逐户走访了解居民就业需求和困难,努力把‘人找岗’转变为‘岗找人’。”马化亭说,目前社区共有劳动力1967人,通过零工驿站对接,已有1380人实现务工就业,务工地点主要是省外及县内。
积石山县圆梦社区成立于2024年7月,共安置群众2196户10048人,其中劳动力5555人。社区设立了零工驿站并配备了就业专员,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
“我做过裁缝,想找一份离家近的缝纫工作。”今年45岁的社区住户雷才茂,来到零工驿站咨询用工信息。了解情况后,就业专员韩雯耐心记录其技能特长,并告知一旦有匹配岗位将第一时间联系她。
圆梦社区就业专员介绍,截至目前,零工驿站已通过组织输转、能人带动和自主择业等方式,推动3023名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均月收入约4500元。针对无法外出的劳动力,零工驿站通过招聘会、“积石招聘”小程序、直播带岗及上门推荐等方式,帮助755人在本地餐饮、超市、建筑及公益性岗位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今年以来,在省人社厅制定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25年人社帮扶工作方案》指导下,积石山县已成功打造“1+16”(1个零工市场,16个零工驿站)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帮助集中安置点群众稳岗就业、增加收入。积石山县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开展社区调研,精准掌握家政、物流配送等灵活用工需求,整合收集县内外优质岗位资源,进一步帮助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同时,打破传统招聘时间限制,创新推出“夜间经济+就业服务”模式,在县城大禹广场不定期举办“零工夜市”,结合直播带岗活动,实现岗位对接与政策宣传“双推进”。目前,已帮助9981名有就业意愿的群众实现就业。
技能培训上门来 一技之长助增收
“培训班什么时候开课?”“有啥报名要求?零基础能参加吗?”在圆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咨询技能培训的群众络绎不绝。
“学门手艺好挣钱。”48岁的许月和38岁的安海霞赋闲在家,听闻社区要组织免费培训,便有了“学一技之长”的想法,她们结伴前来报名参加家政服务培训。
在社区实操教室内,由积石山县人社局主办的中式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班正在火热进行。学员们分组练习和面、揉面、醒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一盘盘香气四溢的烤花卷新鲜出炉,老师逐一点评,学员们互相交流心得。
“培训共13天,全程免费,每天还有30元培训补贴。”居民马哈给说,她目前已经掌握了洋芋包、香葱饼和花卷等多种面点制作技艺,计划结业后应聘面点师岗位,靠手艺增加收入。
从外地回到家乡的马晓艳热爱烘焙,她打算学成后在本地开一家小型烘焙店。
“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学习热情高涨。”临夏惠民培训职业学校外训经理金鑫亮介绍,每期培训均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理论、实操教师,并根据群众反馈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未来还将开设西式面点、育婴护理等新课程,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为提升搬迁群众就业竞争力,积石山县人社局严格筛选优质培训机构,构建“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就业企业”一体化培训就业体系,在圆梦社区陆续开展了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家政服务和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140人,其中,61人已在临夏市多家餐饮企业就业,月均工资4000元左右;正在培训的96人,待培训结束后,将通过岗位推介、校企联动等方式推荐就业40人以上。”积石山县人社局副局长马自成说。
此外,当地还结合市场就业需求和劳动者培训意愿,在重点务工行业开展“订单式”“嵌入式”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钢筋工、农艺工等13个工种培训,共68个班2959人,有效促进了群众稳岗就业。
就业工厂进社区 “圆梦”就在家门口
走进甘肃兴合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缝纫机“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建在家门口的就业工厂,让圆梦社区的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
兴合制衣是积石山县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企业。为破解集中安置点群众就近就业难题,积石山县人社部门主动作为,探索出“就业工厂进社区+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积极动员协调兴合制衣企业负责人,推动企业于今年3月将厂区整体搬迁至圆梦社区。搬迁后,企业完成提档升级,建成集生产、办公和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厂区,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出口日本的雨衣及本地学校校服,可吸纳安置点15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我们为零基础学员提供免费培训,培训期间每天发放30元补助,结业后直接上岗。”甘肃兴合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陕成才介绍,目前二期培训已启动,共有30多人报名参加。
53岁的安腊月和46岁的杨秀莲是首批培训合格并顺利上岗的员工。“刚开始保底工资2100元,3个月后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她们表示,在家门口既能上班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心里很踏实。
除了就业工厂,社区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目前圆梦社区共安置118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
走在圆梦社区,身穿蓝马甲的保洁员正在清扫路面。
今年4月,54岁的赵天平通过公益性岗位政策成为一名社区保洁员,每月获得500元补贴。“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这份工作补贴家用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赵天平说。
为规范管理搬迁至13个集中安置点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积石山县人社部门还专门制定了相关办法,搬迁群众的公益性岗位统一由安置点管理使用,岗位涵盖保洁员、绿化员、爱心理发员、公益设施管理员和治安协管员等,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与就业权益。
(原标题:培训强技能 岗位送上门——积石山县以精准就业服务助力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