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才聚智 精准施策——新能源和新材料组专家赴张掖嘉峪关酒泉调研侧记
专家在平凉市泾川县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调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专家在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公司调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夏丹丹
专家深入张掖企业一线调研。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钰
深入一线听企声,真招实措解难题。
9月23日至26日,中组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新能源和新材料组专家先后走进张掖、嘉峪关、酒泉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专家们深入当地企业一线调研,找准真问题,提出硬举措,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察实况献良策
9月23日,专家们走进张掖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考察、咨询座谈等方式,深入调研企业发展状况,提供针对性发展建议。
甘肃纳塔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碳纤维建设项目现场,崭新厂房拔地而起,各类设备正有序进场安装。
“公司产品的定位和市场是什么?”“技术来源是哪里?”……项目现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联盟听得认真、问得具体。“碳纤维产业方兴未艾。”他说,公司发展的根基在于提供优质产品,这就需要可靠的技术和稳定的原料,更需要一个坚实的市场作为保障。祁连山下丰富的风光电资源带动了风电基地建设,作为风机叶片的重要原材料,碳纤维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要把握好并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
专家指引,信心更足。锚定方向,精耕细作。“我们将充分依托张掖能源与人力成本优势,以生产优质产品为核心,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该公司总工程师刘扬说。
随后,专家组深入易事特(张掖)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甘肃宏泽海槿氢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河西硅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为企业“把脉问诊”、精准施策,为张掖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智慧力量。
提建议聚智慧
河西大地,秋风劲爽。9月24日,专家组一行马不停蹄深入嘉峪关市企业车间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实地感受当地工业的发展成效,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西湖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前往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酒钢集团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及发展情况。
专家组认为,嘉峪关市要立足资源禀赋和配套能力,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前景光明。一定要做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大力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去。
调研后,专家组成员和相关行业领域部门(单位)、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新能源发展等领域工作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嘉峪关市目前的实际需求与存在问题,专家们结合各自专业领域为全市经济发展精准把脉、建言献策,提供了具体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嘉峪关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他们表示,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人才与技术交流,全方位助推嘉峪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出实招破难题
9月25日至26日,专家组来到酒泉,考察调研当地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发展情况,并与相关政府部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围绕公司发展中的瓶颈破解与前沿技术应用,展开一场深度“问诊”。
专家组一行首先来到酒泉新能源博览馆,了解全市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情况。随后调研了甘肃青骐骥中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酒泉南都电源有限公司生产运行情况。
西湖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孙立成认为,酒泉市高新技术园区吸引数百家企业入驻,形成了风电聚链成群、光伏装备串珠成链、储能产业化点成珠的良好局面,同时,光热发电正乘势拓展,氢能产业破茧而出。这充分证明了酒泉市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产业定位极为精准。
座谈会上,专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企业家将发展难题坦诚摆出,虚心听取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
“绿氢应用中,应该选择哪个方向作为突破口?”苏州青骐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巍问道。
“要利用好风光水等资源,把过程性能源转化为物质资源载能体,既发电又制氢,把氢能成本降下来,工业和社会用氢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随之储输加注的技术难题自然就会解决。我们提倡光热电耦合的方式,把氢作为能源、还原剂来使用,用物质资源来发展新的产业,达到提高收益目的,扩大消纳,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说。
(原标题:凝才聚智 精准施策——新能源和新材料组专家赴张掖嘉峪关酒泉调研侧记)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