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旱区马铃薯机收技术取得新突破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冯宝强 发布时间:2025-09-26 字号:

全省环山梯田地履带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熟化样机投放暨现场演示培训活动日前在定西市举行,首批18台样机正式交付农机应用主体,标志着我省在破解丘陵山区农机短板、推进现代农业装备体系建设上取得关键突破,为西北旱区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补上关键短板。

在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环山梯田里马铃薯缀满薯秧,一场“田间智造”演示正热闹上演。一台台履带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正在陡峭的梯田里平稳作业。伴随着隆隆机声,挖掘、碎土、分离、集薯一气呵成,金黄色的马铃薯如流水般滚入储仓,土地几乎在顷刻间恢复平整。不同于传统机械在坡地“打滑难行”,这款机器的履带稳稳“抓”住梯田地,还能实现360度原地转向,在狭窄崎岖的山地里灵活穿梭。

这款“马铃薯收获神器”是甘肃农业大学、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与江苏丹阳荣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新成果。省农机一体化试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甘肃农业大学教授赵武云介绍,针对我省干旱山区梯田地块小、坡度大、分段收获效率低、膜栽培普及、成本高的痛点,研发团队攻克双履带液压独立驱动、仿生挖掘铲、多级薯土膜分离等7项关键技术,适配单垄单行、双垄双行种植农艺,实现了从挖掘到卸料的全流程自动化,成功将损伤率、含杂率降至国家标准以下,马铃薯联合收获与传统机械化挖掘+人工捡拾相比较,可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40元左右。

马铃薯是甘肃优势特色产业,全省种植面积达867万亩,产量全国第三,其中定西占比超八成。但丘陵山区机械化收获是最大短板。2020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组织攻关膜上播种、种薯切块、联合收获等薄弱环节,已研制出10余种新型装备,且与多家国内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近年来,我省累计投入3.67亿元研发农机新品100多种,联合潍柴雷沃、丹阳荣嘉等国内头部企业,突破山地拖拉机、智能轨道运输机等装备难题,让“山地能种、机械好收”成为现实。此次集中投放的样机,将在7个县区11个农机主体开展多工况验证,预计两年内可逐步破解机械化瓶颈,为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按下“快进键”,更为全国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提供了“甘肃方案”。

(原标题:我省旱区马铃薯机收技术取得新突破)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