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中医药作为民族瑰宝,其高质量发展对传承中华文化、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省中医药资源禀赋突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中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强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创新基础。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建设道地药材基因库与活体保育圃,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建立数字化种质身份证,结合基因组学深度挖掘特色种质,积极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航天诱变等前沿技术培育新品种,厚植产业根基。二是全面推广生态化种植养殖体系。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肥药精准投放,普及林下仿野生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配套有机肥替代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推进种养循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构建全链路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通过田间物联网传感器采集数据,融合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信息上链存证,确保各环节身份可认证、操作可追溯,让消费者扫码即知药材的来源与品质,守护中药材安全。
提升中医药加工制造智能化水平。一是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体系。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设备集群互联,依托5G网络搭建低时延数据通道,实时采集设备状态、工艺参数等关键信息,打造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入库的全流程可视化管控系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二是加速新型制剂技术突破。基于纳米载体工程开发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等智能递送系统,提升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同步推进渗透泵型、脉冲式缓控释制剂研发,实现药效恒速释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服药频次,提高患者依从性。三是拓展“中药+生物合成”路径。运用基因编辑等技术攻克珍稀活性成分高效合成难题,构建绿色生产模式,驱动中医药产业向科技引领型、环境友好型升级。
构建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生态。一是构建全场景智慧诊疗服务体系。发展在线中医诊疗,结合智能健康管理APP形成服务闭环,降低患者就医时间和成本,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建设中医药大数据平台。整合古籍文献、临床病例及现代科研数据,涵盖经方验方、病案记录及分子生物学信息,构建多维度结构化数据库。基于AI技术开展数据融合分析,助推中医向精准化、循证化诊疗转型。三是深化多领域跨界融合。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创新路径,开发系列中医药主题产品与场景,构建“中医药+”生态圈,驱动康养产业升级,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生态。
强化中医药科技人才支撑。一是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统筹高校、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资源,贯通“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全链条。高等学校需着力强化经典研习与现代科技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基层单位则侧重通过定向培养、师带徒等方式,加强中医药科技人才基础。二是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临床疗效、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高层次人才,实施灵活薪酬,赋予科研自主权;对基层人才,加大职称倾斜、表彰奖励力度,调动服务热情。三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搭建高水平平台吸引青年科技人才,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循环,加速成果转化,为甘肃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原标题:科技创新助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