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入企 追新提质——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组专家赴金昌武威白银调研侧记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金奉乾 谢晓玲 夏丹丹 发布时间:2025-09-29 字号:

金秋九月,河西大地,热潮奔涌。

9月23日至26日,中组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陇上行”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组专家走进金昌、武威、白银调研指导。专家们入企业,进车间,看生产,问需求,谈建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科创成果规模化转化等,把脉问诊、传经送宝,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开方”赋能

9月23日至24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郑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万红等专家深入镍都,开展咨询服务。

在金川集团选矿厂一选矿车间,刘炯天院士仔细观察矿物分选过程,并就提高回收率、降低能耗等问题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他特别关注智能系统的应用场景,通过中央控制室详细了解自动化控制、智慧视觉分析、数据采集和在线点巡检四大系统的运作。

座谈交流环节,针对企业提出的具体技术难题,专家们不避疑难,直指关键。

“企业不能光吃资源,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材料的高端化、高纯化水平,算好经济账。”刘忠范院士建议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形成揭榜攻关、产学研等合作模式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陈军院士对甘肃德通国钛金属有限公司提出的“电解镁电流效率提升”技术诉求当场作出回应:“回到团队后,我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针对‘电解镁电流效率提升’‘电解槽长寿化技术’两大课题展开专项研讨。”

专家们带来的不只是解决方案,更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针对新能源产业,专家建议要聚焦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追赶新型电池材料、储能绿电等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将更多科创成果规模化转化、产业化落地,以领先的科技水平、稳定的产品性能、合理的制造成本打造市场竞争优势。

入企传经送宝

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武威金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肥料增效剂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月24日下午,专家组走进这里,从“掌控全局”的中央控制大厅,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展厅,再到校企联合打造的金仓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刘忠范院士看得仔细、听得认真、说得精准。

“表面上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化工企业,但是你们却搞得有声有色。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新型绿色增值肥料的创新研发,这是很了不起的。”刘忠范院士肯定地说。

“你们在产品研发、人才引进、惠农增产等方面很有成效,我建议你们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刘忠范院士表示,要通过品牌创建,把经济效益、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金仓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这方面未来会成为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抓手。”

在武威杰达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万红一行详细了解了武威杰达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历程、产品生产工艺等。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们与企业方面围绕产业布局,新产品研发计划,污染物排放处理等展开讨论。

“专家来得太及时了,不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我们还建立了联系,希望能通过长期合作,帮助我们公司形成完整的产品链。”武威杰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宪良说。

破解发展瓶颈

9月26日,专家们深入白银市部分企业生产一线,通过“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家组实地考察了1.1万吨/年萃取分离生产线、碳酸氢镁制备及循环利用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公司在项目建设、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进展与成效,并就工艺流程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环节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专家们还深入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北方三泰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等,直面企业发展堵点和需求,坦诚交流,寻求破解之道。

在座谈会上,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废石综合利用处于研发初级阶段”“氧化矿生产工艺回收率偏低”等问题,寻求专家团队的帮助指导。

刘炯天院士表示,专家组将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积累,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力求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搭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桥梁,将前沿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助力白银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刘炯天院士说。

(原标题:送“智”入企 追新提质——有色冶金和精细化工组专家赴金昌武威白银调研侧记)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