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农文旅融合绘就多元乡村新图景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刘新艳 发布时间:2025-10-21 字号:

毛寺村首次丰收的水稻,吸引人们在劳作中感受农耕的喜悦;清水沟畔烟火气与田园风光交织,游人漫步赏景、围坐畅谈,享受着乡野间的悠闲时光;帅堡村王新玉的休闲园内,垂钓园与娱乐设施相映成趣,地道农家饭更是让游客赞不绝口……

农村变景区、农事变体验、农民变网红、农田变乐园……在庆阳市西峰区,一场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变形记”,让这片土地迸发着惊喜的新活力。

西峰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抢抓庆阳市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建设机遇,立足产业实际和自身特色,做优做强餐饮民宿、休闲采摘、农特产品销售,走出了一条“以文活旅强能量、以农促旅提质量、以商兴旅引流量”的特色发展之路。

金秋十月的午后,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村民蔡玉贞正在采摘串串紫葡萄,这时手机响了,原来是城里的研学团到了。孩子们走进田园,聆听作物生长的过程,体验采摘的乐趣。

“入园采摘带来‘亲手收获’的乐趣,团体接待满足‘结伴游玩’的需求,就是想让市民从‘买葡萄’变成‘玩田园’。”蔡玉贞笑着说,每到葡萄成熟季,40余亩的果园里游客摘果、孩子嬉戏、家长拍照,满是鲜活场景。

蔡玉贞的葡萄园,是西峰区“农业观光型”乡村转型的缩影。西峰区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因村施策打造“特色餐饮聚集型”“景区民宿带动型”“农业观光型”等特色乡村,绘就乡村“特色图”。

以李岭村为试点,推出“田园采摘+音乐演艺+研学观光”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市民“城市微度假首选地”;毛寺村借势龙栖谷景区与凤凰塬舍甲级民宿,创新“直播+文旅”模式,开发夜游经济、非遗研学等特色产品。彭原镇鄢旗坳村、后官寨镇司官寨村等5村推行“三元双向”循环模式,董志镇庄头村等4村深耕“一村一品”全产业链,农旅互哺的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目前,西峰区累计提升特色村7个,村年均旅游收入超30万元,带动就业1648人。

“多元样板村”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沃土”,多彩节会则串联起乡村的美景与特色文化,促进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日,彭原镇鄢旗坳村好戏连台、热闹非凡,秋季“村晚”歌舞翩跹,农特产品琳琅满目,非遗香包绣满匠心巧思,尽显新农村的富足与活力。助农主播们架起设备,对准苹果、木耳、露地蔬菜、蜂蜜等特产,讲述农产品背后的乡村故事。

“我要带网友看家乡的田园风光、品农家美食,以‘农文旅+直播’的模式,吸引更多人走进西峰、走进庆阳,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风土人情。”西峰区助农主播王霞说。

西峰区构建“全域营销”传播生态,一手抓线下活动造势,策划“农民丰收节”“走百村进千户”系列行动,成功举办“全省农文旅融合现场会”“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节会,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爆点”;一手抓线上渠道破圈,建成“区级基地+村级直播间”直播矩阵,推出“庆阳供销商城”小程序,创新“短视频引流+直播带货”模式,培育千人以上粉丝账号130个,让“手机变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变新网红”的图景成为现实。

“政策引领+市场运作”双轮驱动,“一村一策+全域联动”精准破题,“数字赋能+品牌增值”双向发力,西峰区用一套“组合拳”激活农文旅融合新动能。

截至9月底,全区电商交易额14.38亿元,网络零售额7.02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18亿元。农文旅相关活动全网曝光量超1000万,游客复游率达45%,区域品牌价值提升10%。

(原标题:西峰区:农文旅融合绘就多元乡村新图景)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