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掀起文化惠民春潮

来源:甘肃一带一路网 作者:柴用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3-31 字号:

3月29日,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天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共同支持的“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在天水市伏羲广场闭幕。

作为西北五省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戏曲展演活动,主办方充分结合戏曲观众群体特点,首次实现所有演出全程户外化呈现,累计吸引线下超59.2万人次参与,线上观看量突破2152万人次,其中线下近三成观众来自陕、宁、青、新等省外地区。活动结束之际,主办方有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本次展演对秦腔及其他西北戏曲艺术的普及和传播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本次展演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将秦腔从舞台延伸至街头巷尾,从专业领域辐射至普通民众,实现传统艺术的“破圈”传播。

一是经典重现,名团名角献绝活。活动集结陕、甘、宁、青、新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家顶尖戏曲院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宁夏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等名团轮番献演经典剧目。

二是老嗓未歇,新声已起。活动首次实现西北五省区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同台联袂。以“老戏新演”吸引戏迷“追剧”。

三是数字赋能,扩大传播覆盖面。活动通过“线下展演+线上直播”双线并行,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信息处与天水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网络直播平台,累计直播观看量突破2152万人次。短视频平台的实时互动、戏曲快闪的趣味传播,以及网络达人“边游边播”的创意形式,让秦腔艺术突破地域限制,触达年轻群体,实现传统艺术与“Z世代”的深度链接。

问:广大戏迷对此次活动有何评价?

答:本次活动以“人民的节日”为主题,精准践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要求,掀起全民参与热潮。

一是戏迷争霸,薪火相传。“人民保险杯”戏迷争霸赛吸引400余名民间戏迷报名,不仅为草根戏迷搭建了展示舞台,还通过专业与大众的互动,成功打破了戏曲“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

二是文化浸润生活,场景全域延伸。除主会场演出外,“秦腔大巡游”沿伏羲庙至龙城广场行进,五省区演员身着戏服高呼“千山万水,只爱天水”,市民游客自发加入,形成“千人同唱秦腔”的壮观场景。

三是非遗与市集联动,激活消费活力。伏羲广场周边设置非遗文创展销及“麻辣烫嘉年华”,带动旅游消费超1500万元。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观演+消费”模式成效显著。

问:本次活动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

答:本次活动深入贯彻“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政策导向,通过“戏曲+旅游”模式,为西北文旅发展提供可复制范本。

一是戏曲赋能旅游线路,构建沉浸式体验。活动配套发布五大主题旅游线路,将戏曲展演嵌入天水全域文旅场景。

二是文化IP与城市品牌共塑。通过“千山万水,只爱天水”等口号,活动将地域情感提炼为传播符号。“麻辣烫+秦腔”的文旅标签,成功将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助力天水打造“戏迷精神家园”的城市名片。

三是区域协同,共筑文化共同体。活动打破西北五省区戏曲院团的“各自为战”局面,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区域联动”的顶层设计,推动资源共享与协作。不仅扩大了演出规模,更极大激发了西北广大民众对于秦腔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和关注。

“跟着艺术游甘肃”西北戏曲荟萃展演活动,以秦腔为纽带,连接历史与当代,融合艺术与民生,生动诠释了“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内涵。未来,甘肃将持续深化“戏曲+文旅”模式,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文旅资源“火起来”、区域经济“热起来”,为西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