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艺术科研援藏课题组走访拉萨市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
7月11日,甘肃省艺术科研援藏课题组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建仁的带领下,来到拉萨市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进行课题田野调查。该团前身为拉萨功德林寺僧人藏戏表演队,1959年筹建为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蓝面具藏戏剧种觉木隆派民间戏班,1979年,雪居委会党支部邀请原功德林寺藏戏团的西藏著名藏戏表演艺术家玛义·阿旺洛追、朱琼担任戏师,并组织33名演员重建戏团,正式成立了雪民间藏戏艺术团,并于当年在甲玛林卡(现拉萨太阳岛中和国际城)向民众表演了传统藏戏《卓娃桑姆》。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是目前西藏现存民间藏戏团体中保存最完整、最传统的民间藏戏团体,也是西藏最负盛名和民间藏戏最具代表性的藏戏团之一。
西藏藏戏诞生于14世纪末,被誉为中国戏剧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人们又把藏戏叫作“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拉姆”意为仙女,“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藏戏艺术历史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极富民族特色,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音乐唱腔高亢别致、韵味隽永,舞步动作威武稳健、风格迥异,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智美更登》《松赞干布》《白玛文巴》等享誉世界的传统八大藏戏代表作。
援藏课题组先后深入了解了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的剧团建设、剧目创作、人才队伍、运营模式,参观了剧团排练厅、舞美服装道具室,欣赏了传统藏戏《朗萨雯波》《卓娃桑姆》以及新编现代戏《咱们的书记》表演片段。在第五代著名戏师边巴次仁的带领下,剧团演员展示了躺身蹦子、拍尔钦等觉木隆派表演技巧,剧团乐队演奏了扎木念琴著名曲目。随后,援藏课题组通过访问座谈深入了解了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的历史沿革、发展变迁、目前现状等情况。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负责人讲述了艺术团70余年的奋斗历程及艺术特色、辉煌业绩,特别讲述了剧团曾多次参与完成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西藏考察等重大政治任务。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援藏课题组被剧团对藏戏的执着与热爱、对藏戏艺术的坚守与弘扬所感动。如今,坐落在美丽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正蓬勃发展,团队规模也日益壮大,“雪巴拉姆”这个响亮的名字在西藏已是妇孺皆知,成为西藏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
杨建仁表示,此次田野调查令人敬佩和震撼,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荣誉成绩是民营院团的典范,让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希望剧团在创作项目、人才培养、传播交流、展示展演和对外宣传上有新的突破,以西藏藏戏的发源、历史、传承为龙头,尝试五省区藏区联合互动、联合作战,进一步扩大藏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国家艺术基金和非遗项目的申报,争取多方面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解决剧团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甘肃省将以此次援藏课题组田野调查为契机,深入加强两省区藏戏发展互动交流和深度合作,以两省区艺术科研院所为平台,全力以赴为藏戏的保护、继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人认为觉木隆藏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雄厚的实力,学术研究价值极高。觉木隆藏戏由广场性的演出发展成为舞台剧目形式的演出,是藏戏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两省区艺术科研院所将对该民间艺术团进行共同深入挖掘,加强理论研究,在剧目的打造、体系的完善上突破八大藏戏的传统思维,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藏戏艺术之花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本次甘肃省艺术科研援藏课题组田野调查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原标题:甘肃省艺术科研援藏课题组走访拉萨市雪巴拉姆民间藏戏艺术团)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