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去年外贸同比增长20.2% 增速居全国第四位
2024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推动外贸质升量稳要求,着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去年1-11月,全省进出口总值533.9亿元,同比增长20.2%,高于全国增速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4位,全省外贸呈现质升量稳的良好态势。
甘肃省制定《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 着力推动甘肃外贸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和《甘肃省商务厅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全省外贸三年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责任分工,创新构建外经贸“1+5+N”工作机制,强化外经贸政策协同联动和服务保障能力。
甘肃省首次将货物进出口指标纳入市州重点工作评价体系,细化制定甘肃省货物进出口考核评价办法,省市县三级联动外贸考核调度,落实“旬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评价”工作要求,形成了全省各市州紧盯目标、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优化产业布局。依托综保区、经开区等开放平台,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企业带动进出口。持续释放外贸主体潜能,加速推进集成电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等实现出口较快增长。抢抓金昌国家级经开区获批外贸提质增效实施项目(第三批)政策机遇,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价值链,增加铜、镍等大宗矿产品原料进口,拓展新材料、锂电池等出口,不断提升出口效益。提升服务质效。
建立重点外贸企业“一企一策”联系服务机制,定期梳理外贸企业口岸通关、市场拓展、物流运输等方面问题清单,会同省市相关部门共同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协同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强化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650份,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与中信保、中国人保等企业合作,降低出口保险费率、提高单笔最高赔付金额,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培育竞争优势。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质增效,巩固拓展集成电路、石化装备、“甘味”品牌农产品出口优势,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支持风电整机及组件、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二手车等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不断提升出口质量。
推动兰州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新材料)基地、兰州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石油装备)基地提质增效,成功引进新华冶金、厦门国贸等一批大型外贸供应链企业,培育认定7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持续推动外贸供货转自营出口。协调推进金川集团非洲铜钴矿项目、印度尼西亚镍资源并购项目、白银集团秘鲁多金属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