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概况

来源:瓜州县政府官网 作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6-01 字号:

瓜州因瓜得名,因风扬名,有“中国蜜瓜之乡”“世界风电之都”之称。近年来,瓜州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战略,着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5亿元、增长7.6%;经济总量迈过130亿元关口;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增长3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31元,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65元,增长8.5%。

一、地大物又博

一是人文地理优越。全县辖10镇5乡(农村乡镇13个,其中整建制移民乡镇6个),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玉门市,西接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县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98万。瓜州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资源丰富,是绿洲灌溉农业区,总耕地94万亩,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4.2亿立方米,有全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双塔水库。盛产蜜瓜、枸杞、甘草等特色农产品,特色产业面积达80万亩,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园区5个,牛羊饲养量146万头(只),“瓜州蜜瓜”“瓜州枸杞”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荣获“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中优”,荣登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同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465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莫高窟“姊妹窟”榆林窟等众多文物古迹,“大地之子”“无界”“汉武大帝”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已连续举办17届的“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知名赛事。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瓜州县地处位于西宁—敦煌—额济纳旗、兰州—酒嘉—乌鲁木齐两线的十字交叉点上,是目前内地进入新疆境内的唯一陆路高速通道,联结陇海、兰新大动脉咽喉要道,也是亚欧第二大陆桥必经之地。县内兰新铁路、兰新高铁、敦煌铁路贯穿全境,连霍高速、京新高速、国道312线,省道215线及瓜敦高速纵横交错,毗邻嘉峪关酒泉机场270公里、敦煌机场100公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瓜州柳园镇作为甘肃省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中欧班列的必经站点,向西直至乌鲁木齐,再向西直达边境口岸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沿线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荷兰、丹麦、俄罗斯等19个国家。从整个西北区域看,瓜州县位于甘、青、新、蒙、宁五省中心,五省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民心相融,在产业、土地、资源、城市功能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基础。

三是矿产资源丰富。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41种,矿产地密度5.63个/千平方公里,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30种,主要有金、铁、铅、锌、石英岩、石墨、建筑用石料等,占酒泉市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41.1%。目前,全县已查明石英岩资源量7180万吨、金金属资源量8.6吨、铁矿资源量2100万吨、晶质石墨资源量491万吨、萤石资源量7万吨、花岗岩资源量12918.6万吨、玄武岩资源量16470.3万吨、建筑用砂石12174.8万吨、大理岩1062.5万吨。此外,瓜州县先后引进甘肃三新硅业、甘肃中科凯越、酒泉恒瑞新石英材料、宝丰硅材料等9家硅材料加工企业落户瓜州,已形成6万吨超纯石英砂、23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生产能力。

四是煤炭资源丰富。瓜州县是“疆煤东运”的第一站,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了虽不产煤炭,但煤炭资源丰富的发展优势。近年来,瓜州县积极依托新疆、内蒙等省份及肃北、阿克塞周边县市煤矿资源禀赋,兰新铁路、柳敦铁路、瓜州广汇物流的强大运力和柳红铁路开工建设的大好机遇,形成“疆煤东运”的重要通道。境内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地处兰新铁路、敦煌铁路、兰新客运专线交汇处,园区及周边地区建有常乐电厂、酒钢公司、803电厂、武威电厂等火电厂和兰州铝业、浩海煤化工等大型用煤企业,年煤炭需求量在5000万吨以上,未来周边地区火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1600万千瓦,新增火电煤炭需求量4000万吨以上。同时,“十四”五期间,新疆地区每年将新增煤炭开采量2亿吨,马鬃山地区每年煤炭开采量将达1000万吨,煤炭开采量和需求量市场广阔,瓜州县将持续深化与兰铁局、新疆广汇、中能建合作力,力争在柳沟、北大桥、安北聚力打造亿吨级西部煤炭储备物流中心。

二、风光无限好

一是能源资源丰富。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风能资源量大质优,年风能满发可利用小时数超过3000小时以上,风能总储量达2000万千瓦,是我国风能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国家风资源二类区。同时,瓜州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降雨量小,全年日照时数达3260小时以上,平均日照百分率达73%,太阳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适宜集中连片开发新能源资源,属于国家光资源一类区。根据瓜州新能源开发存量整体规划,规划区内风电可开发量1500万千瓦、光伏11000万千瓦、光热200万千瓦,可利用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

二是装机规模庞大。瓜州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战略部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自2006年首家风电企业入驻以来,共有中国华能、大唐集团等41户风电开发企业入驻瓜州,建成风电场51个,安装各类型风电机组5400余台,并网容量1165万千瓦,占全市风电总装机量的69%,占全省风电总装机的47%。2023年全县能源发电量达322.5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187.51亿千瓦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投运发电装机1667万千瓦(风电1165万千瓦、火电400万千瓦、光伏102万千瓦);在建发电装机325万千瓦,其中:火电200万千瓦,风电45万千瓦, 光伏70万千瓦,光热10万千瓦。瓜州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千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县”。

三是电网升压站建设密集。瓜州县特别注重电网建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电网枢纽的有利地形,集中打通电力外送通道,建成正负800千伏换流站1座,750千伏变电站2座,330千伏变电站(升压站)24座,110千伏变电站(升压站)11座,35千伏变电站18座,有效解决了电力外送难题,成为国内电网建设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随着酒泉风电基地二期二批项目的重启,酒湖直流调峰电源——常乐电厂3、4号机组2023年底投入运行,5、6号机组2024年底并网运行,瓜州新能源外送调峰调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三、园区平台强

瓜州工业集中区前身为瓜州县柳园矿产品贸易加工工业小区,由原酒泉地区行署批准成立于2000年,2015年省发改委在关于酒泉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的批复中,确定瓜州工业集中区按照“一区三园”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一区即:瓜州工业集中区,三园即: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柳沟煤化工产业园、柳园循环经济产业园。2022年为积极抢抓“双碳”和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在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原有基础上,新增绿色高载能和现代制造产业板块,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绿色高载能产业,着力打造绿色零碳产业园区,瓜州县工业集中区正在朝着“一区四园”发展模式积极迈进。

四、优惠政策佳

一是项目用地价格更优。对符合国家产业用地政策、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性项目用地政策质等条件,投资兴办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能源消纳、 信息科技、装备制造、体育健身、休闲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享受土地租赁、分期供地、优惠出让等激励政策。目前,我县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工业地价按照63元执行,柳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工业地价按42元执行。

二是政策补贴力度更大。对从事《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税费减免政策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循环经济并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 行业前10强企业在瓜州县设立西总部经济引进奖励政策北区总部的奖励500万元。县外企业总部迁入我县或将我县分支机构改为独立法人公司,前三年按新增税收县级财力贡献的50%予以支持,后两年按30%予以支持。县外企业成功对县内停产、停建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并购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并在我县注册法人企业的,按照实际并购额的1%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

三是生产要素保障更好。我县争取和落实国家、省上电力直接交易、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等优惠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落地瓜州的招商引资项目配套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水、蒸汽、燃气及厂区平整设施。目前,我县柳沟园区实际供水成本为6元/立方米,落地项目享受特殊用水价格补贴4元/立方米执行,其中:建设期按照3元/立方米执行,原则上建设期累计不超过2年,企业自试生产之日起按照4元/立方米执行;续建与生产同步的项目,按照4元/立方米执行。

五、营商环境优

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瓜州县坚持以优质服务为主导,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实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面推行“不来即享”“容缺审批”“网上在线办、掌上APP办”,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设立投资项目一站式“VIP服务团队”,全程跟进“一对一”,实现企业建设项目审批零障碍、零跑腿。

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亲清监督”平台。全面启动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创新推行“进园区、上门办”政务服务等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破解土地、资本、服务保障等要素制约,为市场主体添活力。

实行重大项目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由县四大班子领导任组长,发改、工信、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重大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对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抓到底“五个一”的要求,保障项目稳定推进。

实行重大项目集中攻坚制度。建立重大项目督查落实制、现场办公制、工作通报制、进展情况报告制和包抓县级领导述职等制度,定期召开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听取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责编:王淑娟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