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为群众办实事”——白银市基层一线减负见闻
“现在表格少了,见村民的次数多了。”景泰县芦阳镇石城村文书苟莲源说。
“机构牌子、证明事项、微信工作群一一减少后,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为群众办实事。”白银市白银区强湾乡白崖子村党支部书记曾朝银表示。
……
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近日,记者深入白银市基层一线,与基层干部聊变化、谈感受,发现基层文件、会议、检查少了,时间、精力、活力多了。
这一少一多、一减一增之间,是白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的实绩与实效。
“也忙,但忙得更有意义了”
“宋主任,忙啥呢,又开会去?”
“不开会,去街上转转。”
平川区兴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宋占宝说的“转转”,是去自己“包片”路段之一的黄峤路查看环境卫生情况,叮嘱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对辖区路段,我们现在每周定期巡查两次,确保街道干净整洁,让居民群众舒心。”宋占宝说。
兴平路街道是平川城区辖区面积最大的街道,人口多、车流量集中,环境卫生整治任务重,需要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投入很大精力。
在宋占宝看来,一周巡查街面两次虽然不多,但在减负以前,几乎天天被通知参加会议,光是奔跑于大大小小各个会场,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巡查环境卫生反倒要抽空才能进行。
白银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来,会议明显减少,会议时长也被压缩,会议规模不再随意扩大,基层干部从大大小小的会议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精力干实事。
“下午还要去看望几位独居老人,一天特别忙,安排得特别满,但忙得更有意义、更有目标!”宋占宝翻开手机上的民生实事备忘录说道。
“上门入户不用挤时间了”
临近端午节,白银区兰包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亚玲正在和工作人员策划端午节活动,“我们设计了包粽子、趣味游戏等环节,希望居民群众通过活动感受到节日气氛和社区温情。”
曾亚玲有着15年的社区工作经历,不再面临“文山会海”的她,如今轻装上阵,用实干回应群众期待。
“以前来社区检查多、频次高,特别是涉及某一重点工作时,与该工作相关的部门会轮番来检查。”曾亚玲说,“通知要检查,我们就要准备汇报材料;通知若笼统,就得将方方面面的工作资料准备齐全,但最终检查只涉及其中一项或几项工作,耗时耗力,还做了不少无用功。”
随着白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行动的推进,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彻底扭转了“迎检”乱象。
“现在来社区检查的少多了,而且都有针对性,不需要准备大量材料,极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也让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与精力策划惠民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上门入户服务好群众。”曾亚玲说。
“我们把精力都放在发展产业上”
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
时下,走进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的肉羊养殖基地,70余栋标准化羊舍整齐排列,10万余只羊安置其中,村民们忙着投喂饲料、清理羊舍。
景泰县芦阳镇寺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天展每天都要来基地转一转,看看养殖户的羊,了解当天的市场交易价格。
寺梁村的肉羊产业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经营,统一建设、管理、育肥、防疫、销售,先后吸引多家规模养殖专业合作社入驻,逐步形成了集饲草生产、良种繁育、屠宰加工、疫病防控、市场交易、冷链物流于一体的肉羊产业发展集群。
“基层减负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专心谋划村里的羊产业,当好一名‘羊倌’!”杨天展笑着说。
2024年,养殖基地羊存栏10万只,出栏42万只,产值2.6亿元。
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3个清单,明确7类村(社区)禁入事项,建立涉及政务、民政、教育、社保等重点领域“小微权力”清单720项;
完善证明事项个人承诺、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等方式,制定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3批33项;
开展“滥挂牌”集中整治,乡镇(街道)精简牌子580余个,村(社区)清理牌子5600余块;
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8个、政务公众号170余个、工作群组2700余个;
…………
聚焦“减负赋能”,白银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抓手,为基层“轻车”“松绑”,真减负、减真负,让广大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干实事、干成事。
(原标题:“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为群众办实事”——白银市基层一线减负见闻)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