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既不能心生畏惧,更不能选择逃避,唯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破除阻碍、不断前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问题同样也不例外。虽然短时间内,问题的确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使良好局面陷入被动。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感到沮丧,要充分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它是事物矛盾的外在呈现,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正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问题并不可怕,它是思维的“发令枪”,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调整策略,找到正确的突破口,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实上,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把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有“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精神,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浦江经验”之所以从浙江走向全国,就是因为面对群众信访问题,没有视而不见,没有互相推诿,而是到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矛盾去化解,成为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人民群众处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智慧挖掘出来、集中起来,梳理分析、总结提炼,往往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并且为解决共性问题提供启示。否则,坐在办公室,摸不透真实情况,拿不到第一手资料,必然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问题也在不断演变,有效解决问题,还要有创新意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绝不能穿旧鞋、走老路,必须摆脱路径依赖,善于以新思维新方法解决问题。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比如,“小马拉大车”是长期困扰基层的问题,为此,一些街道、社区大胆创新,利用“数字智库”等新技术,构建多元化智能服务矩阵,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而且提高了治理效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解决问题,是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我们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原标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