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扩大“朋友圈” 外向型经济跑出“加速度”
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优势,不断释放通道+经贸+产业“组合拳”联动效应,全力推进对外合作、完善通道建设、优化枢纽网络,助力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外向型经济亮点纷呈,国际业务指标跑出了“加速度”,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5.67亿元,同比增长25%;发运货运班列582列,同比增长12%。
深耕“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规模稳、质量升。加力拓展国际市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按照“大宗物资增规模、甘味产品创品牌、保税平台作支撑、跨境电商增流量、新兴能源担使命”的业务细分发展国际业务。与我省冶金有色、煤炭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大力开展大宗物资进出口业务;发挥洋葱、土豆、苹果、中药材等“甘味”产品资源优势,扩大甘味产品出口;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海产品,中亚的矿产品、粮食饲料,欧洲的木材源源不断进口至甘肃;甘肃的苹果、洋葱等农产品和石棉、纯碱、铝材等工业品远销中亚、南亚、东盟各国;打造线上交易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跨境电商新业态。
创新发运模式 国际班列不断出彩
发挥省级班列运营平台作用,不断开拓国际货运班列发运新模式、新线路。抢抓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钱凯港优势,从秘鲁钱凯港经连云港进口3万吨银精矿和铜精矿,秘鲁-连云港-白银的铁海联运“一站式”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有效推动降低我省大型工业企业物流成本15%,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模式,构建运贸一体化运营体系;打造兰州-霍尔果斯JSQ图定班列,累计发运41列、出口11407台商品车至中欧、中亚各国;成功开通兰州至阿拉木图TIR国际道路运输通道,聚集全省货源开行TIR卡班19车,成功发运“甘味”产品铁海联运国际班列,有效助推苹果、洋葱等甘味产品“下南洋”;创新发运沿黄“集拼集运”铁海联运国际班列,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敦煌-连云港-曼谷”国际班列,首趟中老铁路木薯淀粉回程班列顺利抵达。
拓宽国际航线 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加快航空物流“空中大通道”建设,顺利实现兰州=阿拉木图国际货运航线复航,开通兰州=塔什干、兰州=香港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全货机航班每周17班稳定运行。2024年全年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班累计执飞182班,同比增长151%,完成货邮
吞吐量4834吨,同比增长96%。完成首单跨境货物“空空中转”业务,首票进境种苗“空转卡”业务,首次以国际直航货运包机的形式进口阿富汗松子,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0条,国内货运航线11条,有效提升甘肃省航空货运通道运输能力,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构筑了畅通、便捷的空中商贸物流通道。
优化海外布局 完善物流网络建设
强布局、增后劲。稳定运营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尼泊尔海外仓,2024年新增设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海外仓、陆海新通道泰国共享海外仓。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物流网络的同时,多维发力注重海外仓提质增效,积极推进哈萨克斯坦中亚办事处(中亚事业部)落实落地,打造“政经两用”的海外办事机构(海外仓),成为我省国际贸易、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友城交流、文化传播、“甘味”产品等领域的海外展示基地和聚集中心;下一步谋划推进在韩国、秘鲁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办事机构和分(子)公司,通过哈萨克斯坦辐射中亚五国、韩国辐射东亚、秘鲁辐射南美、马来西亚辐射东南亚各国,加速全球化物流产业布局,力争2025年建设运营或共建共享10个海外仓。
“区港园”协同发展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着力完善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口岸平台、园区招商推介,提升开放平台运营质效,深化区港园联动发展,以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保区为核心主体,发挥对外开放平台的集聚带动作用,依托甘肃国际物流集团运营的“十个口岸及海关指定监管场地”,174座81.64万平方米仓库设施,24条18.7公里铁路专用线及覆盖全省14市州的“一城一园(仓)”、境外7个海外仓,协同我省空港、陆港,打出海陆空运输“组合拳”,串点成线、联动发展,构建联通全国和国际的物流枢纽实体网络体系。
高频联络推介 畅通国际业务渠道
聚焦甘肃开放平台,拓宽合作新渠道,挖掘合作新潜力。2024年积极“走出国门”,赴“一带一路”沿线10余个国家考察,拓展国际市场,延伸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伙伴网,塑造海外知名度;参会参展国家大型展会,与100余家重点企业对接国际物流及国际贸易业务,深化巩固已有合作、拓展延伸新领域;在10余场中外交流会和推介会上推介甘肃国际物流集团,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打造企业品牌形象;“走出去”高频对接省直部门及国内20余家国内重点企业,推动国际业务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赴东南沿海开展综保区招商推介活动,与60余家企业交流接洽;“请进来”与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农业控股集团、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上港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中车哈车公司等30余家外向型企业座谈交流并签订合作协议,碰撞发展新思路、共话合作新机遇。
责编: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