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优农产品出口之路渐宽 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冯志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2-20 字号:

图为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对出口中药材开展现场查验。魏珊珊 摄 

25.3吨新西兰冷冻羊羔肉顺利进口投入消费市场,陇南7.5吨柴胡、庆阳22.5吨蘑菇菌棒首次出口韩国……临近春节,陇原大地再次迎来降温,陇东地区迎来降雪,滴水成冰。但在进出口市场,一派火热景象,外贸订单纷至沓来,这是甘肃外贸进出口稳中有进、以进促稳的有力注脚。

记者1月25日从兰州海关了解到,2023年,甘肃外贸进出口总值491.7亿元,其中出口值同比增长3.8%。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 

陇南礼县位于甘肃南部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和生产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称,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3万亩。日前,礼县生产的一批柴胡首次自营出口韩国。

“不论是柴胡出口还是打开韩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完全没有经验,全靠海关工作人员指导把关,才能顺利拿下这笔订单”,礼县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淼说,“我们有信心,将我们陇南的特色中药材销往世界各地,让道地中药材成为甘肃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张新名片。”

强化特色农产品优势,培育外贸新动能,是甘肃外向型经济发展蹚出的一条新路子。不止陇南中药材,天水苹果、平凉红牛、庆阳小杂粮、定西马铃薯,河西走廊地区的外繁种子,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市场持续拓展,“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广。

为支持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兰州海关收集整理进口国特色产品法律法规、质量监测标准和检疫要求等,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企业讲解相关政策信息,帮助企业掌握国外标准要求,指导企业加强检疫处理,严把出口产品质量关,稳订单、拓市场。

据统计,2023年,甘肃“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值达29.3亿元,同比增长18.9%,出口市场拓宽至110个国家和地区,特色农产品出口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持续增强 

1月16日,兰州海关所属金城海关为辖区一家商贸公司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化学品出具一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隔日,又为一家生产企业出口至印度尼西亚的金属制品出具了一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两份证书均帮助企业享受到进口国零关税待遇。

“我们公司的产品出口前,海关工作人员指导我们对比‘中国—东盟’和RCEP自贸协定税率,帮助我们享受实打实的政策红利。”甘肃澳飞商贸有限公司经理周荣全说。

政策红利,持续显现,企业拓展东盟国家市场信心更足。据统计,2023年,兰州海关共计签发“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1032份,签证金额4.4亿元,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44份,签证金额9347万元,共计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约3100万元。当年,甘肃对东盟进出口89.4亿元,同比增长55%。

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是甘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持续增强的缩影。2023年,甘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366.6亿元,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74.6%。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建设 

“多亏海关的便利政策,一票进口种子差不多两个小时可以办完全部通关手续,待检测结果出来后马上就能运回公司,第一时间投入备耕生产。”甘肃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员董海峰说。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外繁制种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冬春季节,有大量国外原种从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入境,经兰州海关所属中川机场海关检疫合格放行后,运往河西走廊地区进行育种。

为保障进境种子种苗快速通关,中川机场海关主动加强与商务、农业等部门及航空公司的沟通联系,提前掌握种子进境信息,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进境种子配舱。对进境种子种苗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查验、随到随验,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快速核验、合格即放。

通关更快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企业享惠更足,这不是董海峰一人的感受。兰州海关着力推动“腹舱带货”“机坪直提”“抵港直装”等业务落地,深化“区港联动”,优化全链条业务流程,服务贸易新业态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甘肃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同比压缩58.1%和41.9%,进出口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原标题:甘肃特优农产品出口之路渐宽 成为外贸增长新亮点)

责编:王淑娟